找到相关内容3494篇,用时1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记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

    发生势用,所以还要想方设法创造随顺正因的增上缘。   对正因的盲目与无知,对善缘的忽视与难遇,都是修行走不上路的相状。事不会做,教理不通,行持不来,得不到法乐,是很多出家人常遇到的问题。有着良好的外缘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42477361.html
  • 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

    诗的传统,寒山诗里俯拾皆是的佛教道教色彩使他享誉东瀛”(钟玲 7)。   除了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方面的原因,我们以为下面的几个因素同样不能忽视。首先,镰仓时代(1185-1333)由于贵族统治和...

    胡安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2678433.html
  •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

    因为其势力的衰败而断绝交往,不会由于王朝的更替而彼此分开,也不会因为民族的纷争而壁垒森严。只要双方毗邻,就会互通有无,有时会超越辖界、忽视民族而融为一体、休戚与共。   其三,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478592.html
  • 石头希迁大师参同契心要论

    是中间一个插曲。大师“贞元六年庚午岁十二月二十五日顺化,春秋九十一,僧腊六十三。”(《宋高僧传》)   石头大师走过近一个世纪,他在禅宗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,唐国子博士刘轲说:“江西主大寂,湖南主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778600.html
  •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我们却忽视了对善导称名念佛思想的研究,低估了善导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。我们认为,要理解善导的地位,不能单从思想理论上论断。佛教传入中国后,相对而言,大体上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,一是唐中期前以理论形态为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878602.html
  • 蔡瑞霖:关于唯识学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考察

    理由。   有甚么好对比的呢?准上所述,两者主要观念及所开展学派的特殊性格,有不容忽视的类似性,对比的研究就在探讨这类似性。如何进行对比呢?有两个步骤。第一个步骤,叫「展示的」对比、将先前所充分理解...忽视「待缘而起」的现行转义的,则种子的熏生关系就模糊了。就这点而言,横山的提醒是极恰当的。不过,若同样片面地以为因果之不同,并不是识底内容不同,而「只」是种子与现行之特质不同,只偏取「同时因果」来解释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4.html
  • 敦煌石窟社会化佛教浅论

    忽视的社会基因。   公元9世纪后期的张氏归义军时代,从公元865年建成莫高窟156窟开始,佛窟名为崇敬佛法的“功德窟”,实际上成为表现个人历史功绩或其家族荣耀的纪念堂,之后有莫高窟第94、98、...

    马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4278780.html
  • 和谐社会与佛学——论建立“强伦理模式”普世伦理

    ,社会个体如果热衷于追求自我与个人享乐,忽视他人需求和伦理道德的约束,沉迷于生理需要这类低层次追求,而无缘高尚情操带给心身的愉悦,就会导致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浑乱和人性的迷失。   追求自我与本位主义...

    青云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778802.html
  • 简明西藏密宗喇嘛教史(2)

    没有忽视。清世祖仍然以金印、金册封赏固始汗。   公元1682年,五世达赖喇嘛去世,终年66岁时。五世达赖喇嘛死的时候,留下遗嘱,交待其死亡之事,要暂时保密,难于决断的情况,占卜决定。达赖喇嘛去世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378977.html
  •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消费

    这是形成他最后悲剧的不可忽视的原因。梁武帝还有一种悲哀,他佞于佛而枉于法,佛教讲慈悲,于是他对贵族过份慈悲,“每断重罪,则终日不怿。或谋反逆,事觉,亦泣宥之。于是王侯益横,或白昼杀人于都街,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5379051.html